經過多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已經形成初步發展格局——東岸知識密集型、西岸技術密集型和沿海生態環保型三大產業帶,不同城市處于產業帶不同環節,分工合作,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政府給出了對粵港澳產業發展的導向,“支持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優勢互補,協作聯動發展,構建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從政府發布的規劃可以看到,基于各城市現有的優勢產業和產業分工,政策因勢利導,未來各城市在發展產業的角色中會更加明確,產業升級的空間更大、動力更足。
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從這個層面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在現有產業分工下,會繼續優化各城市產業結構,支持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我們預計,在產業支持層面上,大灣區會從資金扶持、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層面釋放利好。
以深圳的前海自貿區為例,對區域規劃發展的產業進行相應支持如產業補貼、企業稅收優惠及人才引進政策等。第一太平戴維斯深圳產業地產部董事龔勇高表示:“前海自貿區產業的支持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引進了大量的總部企業和科技企業進駐。可以預計,未來大灣區更多的城市將會通過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產業的發展,引導產業升級,推動城市的發展。”
產業及物流地產大提速助力灣區產業發展
在大灣區的各大城市里,深圳在產業用地的供應方式作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全國第一個采取M0(新型產業用地)的方式來拓展產業的發展供給,以促進產業發展與升級。產業升級將會促進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和專業化,同時也會擴大每個產業環節的容量。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將會帶來產業類物業空間需求的增長。目前以深圳、東莞為代表供應M0用地就是為了滿足產業升級對物業空間的不同需求。
龔勇高表示:“深圳就是最好的例證,深圳是以工業起家的城市,隨著多年的發展,各類產業類物業供應相對較多,尤其是M0用地出臺后,深圳的研發辦公物業供應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截止2018年底,全市存量突破1300萬平方米。”
物流需求與工業和消費市場發展緊密相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工業和零售業發展較快,促進大量的物流配送與倉儲需求的增長。同時受益于大灣區良好的交通設施,物流地產發展迅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9+2”城市群里,香港、廣州和深圳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廣闊的消費市場,無疑是物流需求主要產生地。
龔勇高表示:“隨著城市的發展,會越來越注重土地的利用效率,而土地用于開發物流物業的效率相對較低,因此目前廣州、深圳甚至東莞基本上不再新增物流用地的供應,需求一部分靠存量的物流倉庫來滿足,另一部分需求則需要轉移到惠州、肇慶、江門等城市。”
支撐物流倉庫能夠在外圍城市發展重要因素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從目前物流倉庫的開發進程來看,物流倉庫的供應由中心城市向外圍城市轉移的趨勢已經基本上明晰。
來源:觀點地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