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業增加值為13845億元,同比增長4.9%。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已連續四個季度低于同期的GDP增速,相比去年一季度7.8%的增速,也明顯下降。
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下滑,說明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出現下降。房價走勢企穩乃至回調,正是其中的一個直觀表現。
國家統計局在當日發布了70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化情況。今年3月,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走勢平穩,部分城市房價下跌。領漲者繼續由二三線城市占據,但最高漲幅并不大。這都顯示出,整體房價在調控的作用下逐漸企穩。
過去幾年來,因行業規模高速擴大,以及對GDP增長的高貢獻率,房地產業曾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數據上看,在過去兩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創下歷史交易記錄之后,這種地位已經動搖。分析人士認為,行業正進入供需關系逆轉后的穩定發展期,樓市調控擴圍和長效機制醞釀,將使得價格和成交量進一步企穩。從長遠看,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可能繼續下滑。
今年3月,15個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不含保障房)總體保持基本穩定。從環比看,7個城市新房價格下降,降幅在0.1%至0.4%之間;2個城市持平;6個城市微漲,漲幅在0.1%至0.2%之間。同比看,有9個城市的新房價格降至去年同期以下。
其中,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平均同比下滑0.6%,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二手房平均價格則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漲幅明顯低于70城平均水平,說明分類調控的效果顯著。按照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的解讀,這是由于“各地繼續以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政策為主基調,堅持分類調控,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在熱點城市以外,房價表現略有起色。海口、秦皇島、長春成為房價(環比)領漲者,延續了去年以來“一線城市平穩,二三線城市領漲”的大格局。
但即便是漲幅最大的海口,新房價格環比漲幅也僅為2.1%。且海南房地產市場向來缺乏穩定性,這一漲幅也被認為很難延續。
總體來看,今年3月,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平均環比上漲0.42%,漲幅比此前兩個月有所擴大。按照中原地產的觀點,這是由于此前壓抑的需求正在謀求釋放所致。其中,經過幾年的“去庫存”進程,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庫存降至低位,供需關系逆轉,使得房價有抬頭的動力。
另一方面,板塊輪動效應仍在繼續,部分起步較晚、房價基數不高的城市成為新一輪熱點。如隨著東北樓市的反彈,東北城市的房價漲幅已連續多月名列前茅。
在大部分機構看來,二三線城市房價雖有上漲壓力,但漲勢并不會持續太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全國兩會結束后,大連、阜陽、長沙、沈陽、海南等地紛紛出臺政策,搖號買房、分區域調控等做法,說明樓市調控正不斷深化和細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房地產調控政策將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蔓延,并呈現出“打地鼠”的特征。因此,熱點區域的房價漲勢將很快被打壓,今年的整體房價水平將繼續企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