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董事會上任后,萬科繼續穩步向前。今年首八個月,萬科已實現銷售金額3497.8億元,逼近去年全年。上半年,萬科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36.5%。
土地投資方面,萬科董秘朱旭此前指出,未來將更多通過股權收購的模式來獲取土地資源。這從萬科上半年的拿地動作中可以得到應證:今年上半年萬科的拿地金額約達1463億元,其中就包含由股權收購而來的551億廣信資產包。
在投資活躍的背景下,外界對萬科開始有“負債率走高”的擔憂。萬科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萬科的資產負債率82.7%,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凈負債率19.6%。
這一負債水平在行業內屬于什么樣的水平?多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指出,萬科的負債結構依然很健康,負債水平也處于行業低位,其財務指標持續領跑全行業。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稱,對于萬科有負債高的擔憂來自于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認知不足。“對于國內的房企而言,資產負債率并不能準確反映其負債水平。由于預售制度的存在,對客戶的預收款都計作負債,到交付時才能確認為銷售收入。而由于預售到交付的時間間隔較長,期間會有大量預收款計作負債,這一部分產生的負債并不構成真正的償債壓力,需要加以剔除。”
中投證券分析師李少明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萬科扣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僅44.1%,仍保持在行業低位,經營持續穩健。
國泰君安一地產分析師指出,對于房地產公司而言,其負債水平多用凈負債率來衡量。“萬科凈負債率僅為20%,屬于非常健康的水平。”截至2017年6月30日,萬科的凈負債率為19.61%,對標與其規模相當的房企,碧桂園、恒大的凈負債率則分別為37.8%、240.1%。
此外,萬科賬上的現金也十分充裕。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075.6億元,遠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的總和(501.4億元),這在同行中也算是非常充裕的。同期,中海地產、碧桂園、華潤置地的貨幣現金則分別為1018億元、1201億元、385億元。
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更能直觀反映一家公司綜合的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強弱。今年3月,穆迪上調萬科評級展望至“穩定”,并維持“Baa1”的信用評級;6月,標普上調萬科評級展望至“穩定”,并維持“BBB+”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盧驍峰分析認為,上半年萬科投資仍然保持審慎的原則,堅持聚焦一二線,而萬科極低的負債率水平也為后續擴張提供潛力。
在財務指標優良的基礎上,萬科加速業務布局。8月25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郁亮首次向外界闡釋了萬科在“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下的業務布局,包括五大類型十大板塊業務。
其中核心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優勢業務為商業開發運營和物流,拓展業務為冰雪度假和長租公寓,摸索業務為養老和教育,潛力業務為軌道+物業模式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東北證券分析師高建表示,股權之爭結束后,萬科積極補庫存,加強土儲優勢,新一屆董事會目標就是推動公司發展再上新的臺階,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